自动发货>收到卡密后>用"QQ登录"方式到本站>在线充值它
资源导航

【读懂孟子】孟子怎么替不孝的匡章辩解?

747次浏览

需要5点数下载(1点数=1元)

admin更新于2021-07-16 09:09:22

14.0 MB

类型:培训

Tags:

资源简介:

【读懂孟子】孟子怎么替不孝的匡章辩解?——更多资源,课程更新在

资源,名师讲座课程简介:

【读懂孟子】孟子怎么替不孝的匡章辩解?

公元前318年,张仪积极谋划连横,秦国和魏国、韩国搞在了一起,还从魏、韩借道,向东远征齐国。齐威王委派匡章统兵应战,而这位匡章,名声不是一般的坏,全国人都骂他不孝,只有孟子尊敬匡章。那么,以孟子这样一位国际一流学者,还是一位本该特别注重孝道的儒家学者,价值观怎么就和广大大家群众满拧呢?

还有一点要考虑到,那就是齐国一向以民风开放著称,道德底线并不太高,所以,如果齐国人都骂匡章不孝,那么匡章的不孝一定特别过分。但孟子的雄辩之处在于,认为不孝”这个罪名太宽泛,到底哪些行为属于不孝的范畴,需要条分缕析一下。

这一分析,分析出了不孝一共只有5种表现,而匡章的所作所为连一种都不占,那还怎么能说匡章不孝呢?

责善

在孟子看来,说匡章不孝,是对不孝”概念的滥用,匡章的所作所为,其实不是不孝,而是责善”。责善本身并不是罪过,而是朋友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,匡章错就错在把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用在了父子之间,导致和父亲断绝了往来,被人们看作不孝子。

孟子所谓责善”,责备”的责”,善良”的善”,是古代伦理的一个经典概念,意思是以善相责,要求别人做到更高的道德标准。好比某人经常打老婆,被你看到了,如果你胆小怕事,可能会这么想:毕竟我不认识他,不太好去干涉别人的家务事。

但如果你不但认识他,还是他的朋友,那么按照传统儒家的君子伦理,你就有义务去责善”,告诉他打老婆是不对的,要改。如果他不以为然,你就要加大力度,苦口婆心。

但是,如果把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拿到父子之间,那就不对了,这会伤感情。儒家伦理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,所以会表现出帮亲不帮理的样子,所谓子为父隐,父为子隐,对至亲骨肉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包庇。而如果反过来,帮理不帮亲,那就破坏了伦理根基。

所以孟子说:父子责善,贼恩之大者。”这是儒家的一个经典命题,意思是说,父子之间搞责善”这套最伤感情,不应当。如果父亲为非作歹,儿子倒也不是不能劝,甚至很应该劝,但不管怎么劝,怎么拦着,都要以不伤感情为前提。

匡章伤了父子感情,父亲不肯见他,怎么办呢?

根据孟子的描述,匡章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赶走了,终生不要他们侍奉。他认为自己如果不这么做的话,罪过就太大了。(《孟子·离娄下》)也就是说,匡章觉得,既然自己的父亲拒绝了自己的侍奉,那么自己也要拒绝自己老婆孩子的侍奉。这个逻辑在今天看来实在很难理解,但在当时很为孟子欣赏。

不欺死父

那么,匡章的父亲到底做了什么事,以至于匡章非要责善呢?

孟子没讲,但《战国策》给出了答案:匡章的父亲真的搞家暴,下手还很重,把匡章的母亲打死了。这还不算完,打死之后,连个正经的安葬都不给,就在马厩里刨个坑把人埋了。今天我们站在匡章的角度,肯定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。

但匡章能怎么办呢?报杀母之仇吧,凶手偏偏是亲爹;继续侍奉亲爹,做个孝子吧,情感上恐怕也很难接受。匡章的境遇,给儒家提出了一个伦理难题:当亲爹杀了亲妈,儿子到底该怎么办?孟子对匡章的认可也给今天的社群主义伦理观提出了一个难题:大家伙儿共同认可的是非善恶究竟该不该成为价值观的准绳呢?

在当时的父权社会里,父亲的身份具有绝对优先性,相应地,相对于女性,男性身份也具有绝对优先性。这两大优先性叠加起来,匡章的正确做法也就只能是继续给父亲尽孝,别惹父亲生气了。但还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当给父亲养老送终之后,该不该把母亲的尸体从臭烘烘的马厩里挖出来,给一个体面的安葬呢?

儒家特别重视葬礼,亲人死了可不能随便埋了,何况匡章的父亲已经死了,匡章再怎么安葬母亲,父亲也不会生气了,改葬总该说是合情合理的吧?但并没有,匡章就这么听任母亲的尸体在马厩里边埋着。这到底符不符合孝道呢?

竟然真的符合孝道,而且直到两千年后,这件事还被人拿来当成孝道典范。那是明清之际,大学者黄宗羲为自己安排后事,想用石床和石穴代替棺椁,有人不理解,他就解释说,虽然用棺椁安葬死者是古今之通义,但改变一下也并非就不可以。

对方又问:那如果等你死了,你的儿子不顾你的特殊安排,还是要用传统棺椁来给你下葬,使父亲不至于违背圣人之道,这也是可以的吧?”

黄宗羲很生气:呸,这叫什么话!孝子置办丧事,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。诚信精神可以传达到阴间,所以鬼神才会过来享用祭品。一旦不讲诚信了,人间和阴间的沟通渠道就被截断了,就算有再丰盛的祭品,祖先也享受不到了。所以孟子敬重匡章,就是因为他‘不欺死父’,即便他的父亲很坏。”

这段问答,见于黄宗羲的小文章《葬制或问》,短小精悍地讲清楚了孝道当中的诚信原则。所谓不欺死父”,是匡章身上的经典标签,说的是父亲虽然死了,但他这个做儿子的依然不肯违拗父亲的意愿。也就是说,匡章并没有改葬自己的母亲。

忠与孝

说回匡章带兵出征的事,《战国策》交代了事情的经过:

齐威王派匡章迎战秦国侵略军,两军对峙之后,不断有使者往来。匡章借这个机会,安排了一些齐国士兵换成秦国军人的军服和旗帜,混进了秦国军营。有侦查员向齐威王报告,说匡章带着军队进入了秦国军营,齐威王没吱声。没过多久,又有侦查员报告,说匡章带着军队投降了秦国。齐威王还是不吱声。

前线报告接二连三,都说匡章叛变了,有官员来请示说:这么多人都做出了一模一样的报告,显然匡章真叛变了,大王您倒是赶紧派兵打他啊!”

齐威王不以为然:匡章这不是明明白白没叛变么,为啥要打他?”说话之间,捷报传了过来,匡章打赢了,秦国服软了。左右近臣问齐威王:您当初是怎么笃定匡章没叛变呢?”

齐威王答道:当初匡章的母亲得罪了匡章的父亲,被杀死埋在马厩里。我任命匡章为将军的时候,勉励他说:‘您的能力很强,一定能打赢,等您得胜归来,我一定安排好改葬您的母亲。’

但匡章说:‘我如果想改葬母亲的话,自己早就办了,只是因为我母亲得罪了我父亲,而我父亲没留下遗嘱就死了。如果父亲没交代过让我改葬母亲,而我自作主张去改葬的话,这就等于欺骗死去的父亲,我不敢这么做。’”

齐威王做总结说:如果一个人作为儿子不欺骗死去的父亲,那么作为臣子怎么会欺骗活着的君主呢?”(《战国策·齐策一·秦假道韩魏以攻齐》)齐威王讲的这个道理,就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家”的政治哲学。

汉朝以后,国家总是大力推广孝道,道理就在这里。皇帝并不在乎大家是不是孝子,但很在乎大家是不是忠臣。所以我们理解孝道,不该停留在伦理层面,而是要上升到政治高度才行。一旦上升到政治高度,就会发现很多当时匪夷所思的安排背后都有必须如此的道理。

最后留一个问题:如果匡章的父亲并没有家暴,只是和匡章的母亲离婚了,那么在匡章的父母过世之后,匡章对母亲该怎么做才符合孝道呢?

孟子在齐国其实过的并不好,除了在稷下学宫”扩大了招生规模,其他的事情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。说好是到齐国游说诸侯的,结果孟子固执地认为,不做官就不能去见齐王,三年也没和齐王说上一句话。把蚳蛙说得满面含羞辞官而去,又被齐国人讽刺挖苦,连交个朋友都被弟子们误解。孟子在齐国有个好朋友叫匡章,是齐国的著名军事将领。在齐威王时期,匡章曾经带兵打败了西部著名虎狼之师专业打手秦国;在齐宣王时,又率兵攻入燕国,是战功赫赫的大将。但齐国人对匡章不买账,因为在齐国人看来,匡章是个有名的不孝子——他和父亲关系搞得很僵。在传统的观念中,无论儿子年龄多大、地位多高,都应该让父母开心。圣人大舜那个瞎眼黑心的父亲,伙同心狠手辣的弟弟和后母,几次要弄死大舜,但舜做了天子之后仍然孝顺父亲;楚国隐士老莱子70岁的时候,还穿上彩衣假装小孩一样又蹦又跳让父母开心。所以齐国人认为匡章和父亲关系不好,就是不孝顺。

孟子却不顾世人的非议,和匡章成了好朋友。弟子公都子不高兴,就问孟子,匡章,通国皆称不孝焉,夫子与之游,又从而礼貌之,敢问何也?”其实意思很明白,全国人都认为匡章是个不孝子,而老师却和他打得火热,你就不怕别人的非议吗?孟子说:社会上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:四肢懒惰,不赡养父母,是一种不孝。喜欢赌博又好酗酒,不赡养父母,是第二种不孝。喜欢财物,偏爱妻子,不赡养父母,是第三种不孝。放纵耳朵和眼睛的欲望,给父母带来羞辱,这是第四种不孝。逞能显勇而斗狠,以危及连累到父母,是第五种不孝。匡章有哪一种情况呢?这个匡章,是因为父子之间相互以善相责而导致关系恶化。以善相责,本是交友之道;父子间以善相责,最伤害感情。这个匡章,难道不想有夫妻父子之间的感情吗?只因得罪了父亲,被疏远而不能亲近;才抛弃妻子儿女,终身得不到奉养。他在心里这样设想,如果不这样做,那不孝之罪就会更大,这就是匡章的真实情况。” 孟子列举了五种不孝的情形,并坚定的认为,匡章的行为不在这五种不孝的情形之列。

那么,匡章为什么会惹父亲不高兴呢?原来,匡章的母亲得罪了丈夫,匡章的父亲就把母亲杀了,埋在马厩下面。匡章不满父亲的作为,和父亲搞僵了关系。所以齐国人认为匡章不孝。但孟子认为,匡章和父亲的关系不好,是因为他们互相责善的缘故。通俗地说,都想让对方做个好人,出发点是好的,但结果是坏的。所以,孟子认为,父子之间是不能以善相责的,这种以善相责只能发生在朋友之间。

这个故事中,体现了孟子的关于孝道的思想。儒家认为,最重要的伦理是血缘和亲情之间的关系,认为这是人之本。孔子的弟子有若就说过,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,而孟子认为做人的根本原则就是事亲为大”。但孟子不是一个死守原则不放的人,要通权达变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孟子设身处地地替匡章着想,因为在这件事上,匡章陷入了两难境地——顺着父亲的心意,那就是对母亲不孝,违逆父亲的心意重新埋葬母亲,那就是对父亲不孝。还是齐威王最后解开了这个难题,他告诉匡章说,你打败了秦国之后,会厚葬你的母亲。后来匡章果然率兵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,齐威王也替匡章厚葬了母亲,一场父子之间以善相责的孝与不孝的问题,得以圆满解决。

齐威王的晚年故态复萌,不再过问国事。那个很帅的文臣邹忌和很猛的武将田忌互相猜忌,关系搞得很僵。稷下学宫衰落了,人才流失很严重。这时,魏国开出优厚条件吸引人才,邹衍和淳于髡都去了魏国。孟子的母亲也去世了,在风光地厚葬了母亲后,孟子离开了齐国,齐威王送了一百镒兼金,据说是2400两的大数目,但孟子没有收,给齐国留下决绝的背影。


马上创业  诚商数据云销售系统  一键更新授权
本软件是会员软件,如果你是会员,请登陆。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

资料预览图:

用户评论

   

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



用户名:

分 值: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

内 容:

通知管理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