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动发货>收到卡密后>用"QQ登录"方式到本站>在线充值它
资源导航

罗辑思维得到音频全套得到付费音频百度云

395次浏览

需要5点数下载(1点数=1元)

admin更新于2018-02-16 08:44:37

20.7 GB

类型:教育培训

Tags:

资源简介:

 罗辑思维得到音频全套得到付费音频百度云

我想讲一个我长久以来一直想讲的一个话题

—— 这一代人的学习。

先从一个词说起,叫“学习焦虑”,每个人都有,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,它在不断地加深,在飞速地进化。

我上中学那会儿也有学习焦虑,无非是怕这次考试没考好,将来大学考不取,能够找到一个什么好工作。所以这个焦虑的本质是“谋生”,是很低级的焦虑。

但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,这个焦虑已经不是谋生的问题了,它是一个“求存”的问题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对社会环境的信息感知能力下降,你原来的生存方式是无法维持的。

比如说,中国的很多老人,有钱,也有社会地位,有社会阅历,为什么老被骗子骗?因为新出现的那些技术、协作方式,他们不知道了嘛。

不出意外,我们这一代人活个 100 岁稀松平常。如果我们的身体健在,但是头脑萎缩了,收集信息的能力下降,也许我们的老境是非常的凄惨,即使你年轻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,你没有能力在极其复杂的环境当中保卫这笔财富。

知识现在越来越是一个具体的利益。过去流行一个词叫“无用之学”,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大反转。

举个例子,同样是旅行,有一个人知识比较好,看见美景会说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那他在旅行当中获得的价值就大。而另外一个人没知识,只能说:“我靠,真好看。”那你这个票买的就不值嘛。

现在是一个体验消费的时代,体验是你去说服人、跟人协作的重要的工具,没有知识你哪来什么体验,你所有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。

再换个角度看。

有人说,中国的社会阶层在固化,贫家之子再难登入社会上层。

也有人反驳,说不对,什么马云、马化腾,他们原来不都是赤手空拳的人嘛,凭借自己的努力,完成了阶层的穿越。

所以问题来了,中国现在到底阶层固化没固化?

答案非常简单,固化了,也没固化,关键的区别在哪?就是你有没有知识,你是不是能够完成认知升级。知识的爆发性价值有可能是改变你的一生的,最终帮助你完成阶层穿越。所以,你说我们这代人的知识焦虑能不大吗?

更何况现在知识爆炸。

这些年,一见到书店我的心情都很沮丧,那么多书,那么多知识,我就是穷其一生,每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看书也只能看到一个皮毛。所以你说能不绝望吗?

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。

01

过去,你有知识焦虑很好办,读书看报加上学,只要勤于用功,肯于花钱,你的焦虑是能解决的。

今天,这些解决方案本身就在出问题,为啥?因为社会的底层因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动。

第一,人的时间在碎片化。

现在我们干什么动不动手欠,就要去摸下手机,刷个微信,刷个今日头条什么的。当然,这赖不着人家微信,这是我们社会协作关系极度复杂化的结果,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同步运行,分头照料,所以拿不出整块时间了。

可是读书上学这种事是要花整块时间的。一本书 20 万字,怎么也得搞个三四天吧;上个学几年,最短的短训班也得好几天吧,你越来越花不起这个时间。

第二,学习越来越是终身化的。

过去有个词叫“学业有成”,大学毕业基本上算学业有成吧。但是今天有学成这件事情吗?新的知识像海浪一般的涌来,你一辈子都要在里面奋力前行,永远成不了。

20 多岁你就大学毕业了,整个社会没有为终身学习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,怎么办呢?

第三,学习越来越是跨界化的。

这是一个知识大融通的时代。

不信你看身边的那些牛人,谁现在干的活还是他大学本科的那个专业嘞,他都说不清自己现在是什么专业,反正一肚子杂货,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有强烈的兴趣,这样的人才叫牛人。

但是我们的社会可没有为这样的人准备好服务系统,因为我们的知识仍然是“分科治学”,在某个领域越专精的人往往越跟外行没法对话。

比如说,我能不能用业余时间把经济学系统地学个大概?我不想干经济学,我就想了解一下。真就没有相应的产品。

所以我创业搞的「得到」App 就想往这个方向努力,那么多人需要,我能不能提供一个解决的工具。

在「得到」App 上,我们从北京大学请来了薛兆丰教授,开了一门《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》,每天只需要花 10 分钟,一年你就把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给学了。

薛老师录课的时候,对面坐了一个姑娘,我们公司派来的,这个姑娘第一份职业是导游,就是在旅行车门口说“上车了上车了”那么个姑娘,她在那听课。一旦薛老师讲得听不懂,她就喊停。

这种产品就是为跨界学习准备的。

02

当然了,不管是我们的「得到」App 还是市场上的很多工具,它就是个工具,解决不了你自己的学习问题,所以下面谈今天我最重点想谈的问题:

在这个碎片化、终身化、跨界化学习的时代,我们应该怎么学习。

我给大家五个建议,也就是五个关键词。

第一个关键词“人格”。

我们过去往往以为阅读就约等于学习,其实不是。阅读是跟书学,但是我的体会是跟人学效率更高。

知识是啥?

知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网络,它真实的存在场景是牛人的大脑里面,翻江倒海不断在迭代。牛人就是知识的载体,所以我们这代人学习首要的条件就是尽可能和牛人在一起。

我经常跟人讲,如果你在的那个公司或者单位是一个下降趋势的产业,千万不能待,为什么?它不是说发不出工资,而是那些牛人纷纷跑掉了,你身边留下的人往往是没什么本事的人,你的学习环境被剥夺了。

第二个关键词“概念”,即通过不断地搜集新概念来高效的学习。

李笑来老师讲,上初中的时候他妈就告诉他,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,教科书发下来,先预习,掌握那些关键概念。然后到了课堂上听课、做作业就轻松得一塌糊涂。

比如说《高中物理》第一册,不就是那些概念嘛,什么是力,什么是运动,牛顿三大定律,什么是做功,什么是动能,就这些东西。然后纲举目张,任何知识的碎片随便抓进来都能够安放到概念上。

我们人类是一个超级模式化的动物,世界本身非常复杂,它怎么变成知识?就是沉淀为一个一个的概念。掌握知识本质上就是掌握概念。

第三个关键词“缝合”。

知识是自己的事,是从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,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,你必须缝一针才是你的。

怎么缝合?

很简单,表达一次。

很多人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,觉得特别好,收藏。这个收藏没有用,过了几天,你全忘了。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?写一句话。就像我每天写罗曰一样,看完之后写一句,这个知识我觉得哪儿有趣,这就叫缝合,这就叫读书笔记,这就和你原来的知识体系长在一起了。

第四个关键词“碎片”。

这个争议就比较大了,很多人都反对,说学习就应该体系化、系统化的学,你碎片化学习,最后一地鸡毛,什么也学不着,也搭建不起巍峨的知识大厦。

我不是说系统化学习不好,而是它不现实。前面讲到,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在被剧烈的碎片化,手里拿着一大堆碎片时间怎么办?不用于学习,难道用于打游戏才对吗?

碎片化时间是一个基本事实,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练成一个本事,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拿到实实在在的知识。

回到真实的学习场景来看,碎片化学习没有那么糟糕:

首先,知识的产生就是碎片化的。再聪明的大脑他一时一刻也只能产生一个念头、一个假设、一个结论,然后可能当论文就发表出来了,这就是知识真实的产生场景。你看《论语》,就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间一些碎片化的对答嘛。

还有一方面,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看,碎片化是一个最终的结果,它一直如此。

比如说你去读一本书,学一个学期的课,最终留下来的是啥?不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吗?几个动人的场景,几个金句,几个精辟的结论,读完一本书能够留下这些东西已经是上上大吉了,你没有白读啊,上课也是一样。

如果学习的结果就是碎片化,那碎片化学习有什么问题?

第五个关键词“目标”。

在「得到」App专栏《槽边往事》里,和菜头说了这么一段话:

不计成本、成败利钝的追求知识,这是专业学者干的事情。可是我们不是,我们是普通人,普通人是要面对一个一个的目标去行动的。行动一步获得反馈,调整行动,继续往前走,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。

知识是什么?

知识就是偶尔亮起来的一小片天空,这是我们要抓住的线索,然后据此行动。

和菜头打了个比方,我们就像是一个战士在海滩上伏击正在要登陆的部队,这个时候一颗照明弹上了天,这就是知识,片段,非常的短暂,抓住这个瞬间,咱们干什么?有枪开枪,没枪有弹弓打一下子,弹弓都没有,抓把沙子也撒过去了。

立定目标,然后随时抠动扳机,这就是我们面对知识的态度。首先,我对于“快速学习”的理解是:具备在有限的时间内对

一个陌生的领域产生系统认知的能力。  如果你也认同这一观点,相信你看完我的文章会有不小的收获~  1.明确概念——快速学习不是“速成”  “快速学习”是指:用20%的时间,了解80%的核心概念和逻辑。因此,“快速学习”不能帮助你用极少的时间把一件事情做到100%,也就是它没有办法让你“速成”。当然,对于绝大部分的领域,你也没必要再花费80%的时间去补齐余下20%的内容。   那你会问,“快速学习”岂不是“不求甚解”?  没错,“快速学习”的确是在教你如何把“不求甚解”做到极致。但这种“不求甚解”恰恰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需要的。  首先,我们要知道自己学习新领域的目的是什么。我们之所以要“学习”,是因为我们要解决问题。如果是为了“学以致用”的话,掌握80%的核心概念和逻辑就足够了。在有限的生命中,我们很难把所有涉猎的领域都钻研到100%,做到“求甚解”。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已经很难得了。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,从80%提高到100%,需要的心态便不再是“学以致用”,而是”为了学习而学习”,也就是常说的“爱智求真”。   其次,要想跟上快速变化时代的脚步,需要我们大量涉猎陌生的领域,这便要用到“快速学习”。每天都有“新概念”的冒出,从“团购”到“O2O”,从“云计算”到“大数据”,从“VR/AR”到人工智能,如果你不了解这些新概念,就没有办法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,就只能“随大流”。   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: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,可以让我们具备“跨界思维”。跨界思维,可以给予我们不同维度的思考角度。现如今最新的技术突破,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。正是多学科之间不同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的相互碰撞,才有了当今百花齐放的科研成果。   身为个体,我们更需要“跨界思维”。比如经济学中的“价值是由需求决定的”这句话,完全可以用在职业发展上,它会让我们知道努力不是最重要的,在别人需要的事情上努力才是最重要的。钥匙永远不会在锁上,要想解决困局,换一个领域的思维,或许可以找到解决办法。  因此,如果你掌握了“快速学习”这项技能,便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涉猎比别人更多的领域,具备更广的视角,拥有更多的选项。   2.实践——快速学习五部曲  按照如下五个步骤,可以掌握“快速学习”

【STEP 1】寻找信息   要想快速学习,首先要保证学习资料的精确。朋友圈里、微博里的信息,大部分都是被人加工过的,会带有很强的主观倾向。比如马云的那句话:“阿里巴巴的技术好,是因为我不懂技术”,就经常被用于诸如:“技术不重要,快来跟XX老师学演讲”等等的营销号文章。  那什么样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呢?古典老师有过如下总结:  一手研究论文、行业的学术期刊、行业最新数据报告;  名校的教科书、MOOC里推荐的一手材料、维基百科;  讲述底层逻辑、思考质量比较高、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;  各行业领军人物、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、豆瓣评分高的书籍。
【STEP 2】大量泛读   找到可靠消息后,就需要用大量的“输入”来促使自己对于该领域有基础的了解。  这个时候,我们不需要一页一页的仔细研读某一本书,而是找到10本左右同一领域的基础书籍快速翻阅。  翻阅的过程中,以下几点要着重观看:  自序和目录;  每一章的开头、章节内最核心的概念、公式;  观看过程中,略过故事、案例、证明。要找到最核心的概念,把它们都标记出来,整理到一个文档中,同时,记录自己的问题与困惑。(可以使用笔记本,印象笔记等工具进行整理)  看完所有书后,对概念进行二次整理,把10本书中只出现一两次的概念全部扔掉,只保留最核心的概念。
【STEP 3】建立模型   在整理完核心概念后,你需要拿出一张白纸,将所有的概念写在上面。接下来仔细思考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,像做思维导图一样把所有的概念用逻辑连接在一起,逐渐形成一个系统。  这一步很重要,它不仅能帮助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,还能让你对这个领域产生宏观上的认知。建立模型后,或许你之前遇到的很多问题就已经被攻破了。
【STEP 4】频繁求教   如果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办?那就需要请教他人了。除了请教身边的专家之外,现在的互联网手段极其发达,在行、知乎、专业论坛等等都是你发问的好场所。通过与资深人士的不断沟通,你不仅可以解决问题,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修步骤(3)中所建立的领域模型。
【STEP 5】不断输出  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,当你给别人讲你自以为很了解的事情的时候,常常讲着讲着就讲不明白了。这就是,你以为你理解了,其实你根本没理解。因此,验证是否已经“真正学会”的方法,是看你能否把理解的东西给别人讲明白。如果发现没讲明白怎么办?没关系,重新回到你的模型中,不断重复之前的1—4步来修正你的模型,直到能给别人讲明白为止。这便是著名的“费曼技巧”。  如果没人听你讲,怎么办?你可以用写作的方式尝试自己与自己对话。如果你能把一件事写明白,也可以证明你真正的理解了他。   3.小结  “快速学习法”:  快速学习的目的,是学以致用;  快速学习法五部曲:寻找信息—大量泛读—建立模型—频繁求教—不断输出。
本软件是会员软件,如果你是会员,请登陆。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

资料预览图:

用户评论

   

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



用户名:

分 值: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

内 容:

通知管理员